培養方案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輕工技術與工程(0822)
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 2015年8月修訂)
輕工技術與工程(發酵工程)是我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生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技術產業化的關鍵。發酵工程從形成到現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它是在釀酒、制醋等傳統發酵技術上發展起來的。從60年代用深層發酵法生產抗生素開始,發酵工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蚬こ?、細胞工程、代謝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材料工程等新技術的發展給發酵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為人類所面臨的食品與營養、健康與環境、資源與能源等重大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今后,輕工技術與工程(發酵工程)必將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研究院發酵工程專業于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增列為一級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研究院輕工技術與工程(發酵工程)學位授權點依托國家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管理中心、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全國食品與發酵工業信息中心、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研發中心、食品生物技術國際培訓中心、中德發酵酒品質與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以研究院60年來在食品、發酵工程技術領域創造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和成熟的技術研發團隊為基礎,以設施完備的實驗室和中試規模的儀器設備以及每年超過2000萬元的研究經費投入為保障,以研究方向明確,選題兼具前瞻性并注重實踐生產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科學研究項目為載體,近年來側重于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研究與開發、傳統發酵食品微生物代謝及全生命周期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功能食品及發酵食品的生物制備與健康應用評價、現代生物技術在健康食品工程領域的應用及營養機制研究、食品生物制造安全技術與質量科學標準化工程研究等方向的研究與科學實踐,致力于促進我國食品生物制造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健康發展。
研究院注重以市場化方式整合、完善現有技術成果,積極構筑、形成食品生物制造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工程化轉化平臺。與國內外相關行業管理機構、學術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及大型食品生產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密切關注本行業企業和市場的直接需求,在完成各項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同時積極承接行業內大中型企業的科研開發任務,使項目的研究起點始終立足在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上。近年來研究院作為國家級綜合性研發機構,以“創新發展、 服務行業”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技術創新平臺、食品安全保障平臺、技術貿易平臺、產業化平臺”建設,努力為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通過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創新培養機制、注重培養質量,努力把本學科點建成自身特色突出的輕工行業創新型科研開發人才培養基地。
一、培養目標
(一)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遵紀守法,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學術修養和合作精神。
(二)掌握發酵工程、酶與蛋白質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化工程、食品科學、營養健康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學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和生產的工程技術工作。
(三)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文獻,撰寫論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工業微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
微生物菌種分離、培養與保藏,微生物菌種鑒定與評價,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微生物標準物質研究,工業微生物育種,微生物代謝與生物轉化,益生菌與功能菌劑的研究開發,發酵健康食品的研制與開發。
(二)傳統發酵食品微生物代謝及全生命周期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傳統發酵食品高效綠色制造技術,發酵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的研究,傳統發酵食品代謝調控技術的研究,釀酒功能微生物選育及工業化應用,發酵食品安全性和功能性評價技術的研究,釀酒原輔料質量控制及真實性評價技術的研究,發酵食品機械化釀造和新型裝備的開發,釀造副產物的綜合利用以及發酵食品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技術的研究。
(三)食品生物制造安全技術與質量科學標準化工程
食品制造過程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原輔料及產品質量控制及真實性鑒別技術,食品與發酵產品檢測技術,食品生物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及設備研制等安全檢測預警技術研究, 食品發酵標準法規研究與體系規劃、食品及包裝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控制、食品真實性鑒別與溯源、食品感官分析與消費者研究等產業鏈關鍵質量科學標準化理論技術研究。
(四)現代生物技術在健康食品工程領域的應用及營養機制研究
新食品原料生物制備技術與活性成分作用機理研究,食品原料生物處理與加工過程安全控制技術,特殊膳食營養安全與代謝工程技術,發酵重組食品及其核心裝備研究,物性研究與電子仿生評價技術,新型食品添加劑制備及應用技術。
(五)功能食品及發酵食品的生物制備與健康應用評價
以各種天然食用資源,包括天然農林、水產動植物資源、傳統藥食兩用資源,以及低值加工副產物等為原料,采用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發酵工程技術,對其主要成分進行提取、分離、改性和純化,開展特征性功能因子的結構鑒定、量效關系及體內外功能評價研究,提高其營養價值、生理活性和有效利用程度,研究開發天然功能性食品原料和終端營養保健制品,并實施產業轉化。
三、培養方式
采用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的辦法,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又要培養他們在科學研究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方法上采取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模式。
研究院發揮培養隊伍強勁的自身優勢,每個學科方向每年招生人數限制在1-2人,導師及研究團隊給予研究生直接指導,并選擇優秀學生參與到國家科研課題和企業委托項目的研究過程,學生可在學習中得到科研項目立項、理論研究、實驗操作、產業轉化等環節的全面培養、指導與鍛煉,提升自身的科研與實際工作能力。
四、培養年限與時間安排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2.5年,包括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研究生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 2 年,最長不超過 3.5 年。原則上課程學習時間為半年,論文工作一般為兩年,但在安排上鼓勵學生把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結合起來,在課程學習的同時,要有計劃地進行論文的準備工作,并參加本專業的各項學術活動。
一般情況下,研究生應在入學后第一學期內完成課程學習,并在第二學期末確定研究課題,第三學期初提交開題報告,第四學期末提交中期檢查報告,第五學期末完成論文工作,提出答辯申請并順利通過畢業離校。
五、課程設置
研究院研究生基礎課安排在天津科技大學學習,學位課、必修課及選修課按照天津科技大學的要求分為三部分,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18學分,必修課等3學分,選修課至少9學分。詳見天津科技大學發酵工程專業碩士生課程設置表。
我院第一外語為英語,課程考試合格取得規定學分,其它語種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課程設置表(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類別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備注 |
學位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2 |
2.0 |
必修 |
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16 |
1.0 |
英語 |
80 |
5.0 |
數理統計 |
64 |
4.0 |
基礎理論課 |
代謝工程 |
32 |
2.0 |
至少選6學分 |
生物分離工程 |
32 |
2.0 |
生物反應工程 |
32 |
2.0 |
基因組學 |
32 |
2.0 |
選修課 |
化工傳遞原理 |
32 |
2.0 |
|
微生物遺傳與育種 |
32 |
2.0 |
|
生物過程建模與優化 |
24 |
1.5 |
至少選9學分 |
細胞工程 |
24 |
1.5 |
生物催化 |
24 |
1.5 |
現代釀酒科學與技術 |
24 |
1.5 |
環境生物工程 |
24 |
1.5 |
發酵工程進展 |
16 |
1.0 |
發酵食品概論 |
16 |
1.0 |
必修課 |
學術報告 |
|
1.0 |
|
教學與工程實踐 |
|
2.0 |
|
六、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踐或者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策劃、工程設計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可以是技術攻關研究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論文選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的選題和所研究的內容應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并盡可能結合科研任務和生產實際進行。
2.學位論文應說明課題的意義和本人的創新之處,實驗方法和數據處理方法應明確交代。論文的撰寫參照《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書寫規范》,論文必須實事求是,實驗結果應盡可能顯示其精度,并根據有關理論進行分析和討論,推出合理的結論。對獲得的研究成果應客觀地評價。碩士生在學習期間須在行業核心期刊上以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為責任作者單位,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發表(含接受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或滿足可視為達到論文發表要求的條件(詳見《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本規定中發表的論文是指已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若論文被正式錄用但尚未刊出,須遞交該刊物編輯部開具的注明期號的書面證明原件或錄用通知和版面費發票原件。
3.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及申請碩士學位要求見《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
七、本方案從2014級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開始施行,由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原《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同時廢止。